20210913121628141

kv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董月青主任成功开展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康复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来源:网络| 2024-01-02 11:04:21    阅读量:16392   会员投稿

家住黑龙江鹤岗的老郝今年51岁,6个月前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偏瘫,站不起来、手脚活动不利,四处寻医,反复咨询治疗了50多家医院。虽然经过6个月的传统康复能够简单行走,但是仍然残留上下肢的无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郝先生说“我才50岁出头,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头呢?感觉到了6个月后,再怎么康复也不见明显好转”。曾经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脾气暴躁。

近期老郝家属在天津康汇医院脑昏迷促醒科了解神经修复进展时,遇到董月青主任,董主任是神经修复方面的专家,20年一直致力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的修复研究。针对脑出血或脑梗塞数月,康复后仍没有进展的患者,可以应用一种国际上先进的治疗方法,即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同步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董月青主任成功开展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康复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

肢体功能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估

听说能够恢复,老郝和家属心里燃起一丝希望,又有一点怀疑。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能康复到什么程度呢?随着深入咨询,他们知晓:这是一种近几年被国际和国内广泛研究的新方法,虽是一种新疗法,但手术技术十分成熟,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最后,结合实际情况,老郝和家属最终决定:即使只有一点希望也要试一试!

天津康汇医院董月青主任联合医院康复科专家和影像学专家为老郝制定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术后康复方案。于12月6日为老郝成功实施了迷走神经刺激电刺激植入术。这是天津市第一例为脑卒中成功实施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康复治疗的案例,也标志着国内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迎来新格局。

董月青主任成功开展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康复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董月青主任在为患者实行迷走神经电刺激植入术

经过术后短暂恢复,在董月青主任的期待下,迷走神经脉冲发生器正式开机,并调至文献报道的最佳参数,整个过程老郝无任何不良反应。

董月青主任成功开展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康复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在董月青主任与康复医学团队的治疗下,老郝即将开启为期6周的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康复锻炼。康复期间,老郝每天进行治疗,康复内容包括上肢的功能活动同时与迷走神经刺激相结合,治疗团队还随着老郝的功能恢复逐渐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在联合电刺激和康复的作用下,我们将在术后6周和术后9个月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评估。

医学国际前沿进展期待造福更多患者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占卒中的85%。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约8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患有上肢运动障碍,约50%的患者在脑卒中后6个月内仍存在上肢功能障碍。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

刺激迷走神经为何会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专家对此解释:迷走神经又被称为“大脑后门”,是12对脑神经之一,是躯体内脏和大脑交流的高速信息通道。

董月青主任成功开展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康复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迷走神经刺激(简称 VNS)属于最前沿的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技术,该方法将电极缠绕于患者左侧迷走神经主干,通过电刺激迷走神经,实现调控、治疗脑功能性疾病的作用。

过往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调控脑网络和增强神经可塑性,能达到治疗疾病和改善症状的目的。事实上,VNS疗法已在临床应用超过30年,既往主要应用于癫痫、抑郁症和昏迷促醒等疾病的治疗。现在,越来越多的适应证正在被探索和研究。

董月青主任成功开展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康复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2021年,《柳叶刀》杂志报道VNS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中重度上肢运动障碍的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研究。同年,美国FDA批准VNS可用于减轻慢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随的中重度上肢运动障碍,改善其运动功能。最新消息透露:VNS联合康复疗法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23年医疗保健类最佳发明榜单。

董月青主任认为,脑卒中后致残率高,在6-9个月后,康复进入瓶颈区,很难通过传统康复再去提高患者的功能。而神经调控技术与传统康复治疗相结合,如迷走神经刺激加康复,脊髓电刺激加康复等新技术的出现为卒中后功能康复提供了可能。同时提醒广大患者和家属,任何治疗都有一定的适应症,需要术前详细的评估,同时术后在电刺激下的联合康复同样至关重要。

董月青主任成功开展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康复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董月青天津康汇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学位。先后在武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工作。2010年在国内率先成立昏迷促醒-康复中心,主要对颅脑创伤、脑出血、脑梗塞和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进行促醒和康复治疗。在国内最早开展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CS)和中央丘脑电刺激(CT-DBS)促醒研究,2017年在国内开展首例迷走神经刺激(VNS)昏迷促醒治疗。

学术方面,2016年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下成立“意识障碍学组”,担任首任委员会的负责人;中国康复协会意识障碍分会常委;脑功能研究与转化学会委员。参与中-瑞国际颅脑创伤合作、国家自然基金、天津市和武警部队重点课题10余项。2021年申请并参与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急慢性意识障碍的脑功能检测及干预体系研究。天津大学医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担任武警医学,中国生理学杂志和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杂志的审稿专家。

分享到:
版权申明

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发表评论


点击图片更换
027
特别关注
资讯推荐